当AI替代人类美却偏爱着“原始性”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信封

当AI替代人类美却偏爱着“原始性”

2023-12-17 信封
  • 产品概述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家装设计风格正流行;质朴优雅的“侘寂”之美被追捧……为什么我们的审美上开始偏爱原始性?在AI取代人工的时代,我们为何需要重新谈起手工艺?

  Loewe创意总监JonathanAnderson接受了我们的视频采访,谈论了他眼中的“当代之美”。

  “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却是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无作为制品,其中蕴含了真正的美的法则。”——柳宗悦

  杨小京在编译贡布里希的《偏爱原始性》的序言里,对贡式思想有这样一个结论:“健康时代的作品,镌金凿石,纪烈荣神,信有所遗,咸成伟构;而衰败时代,淫巧奢丽,浮华纂组,趋夸饰,尚庸俗且迷脂粉。因此,复古的旗帜是,我们游艺依仁而不流于柔弱,征圣立言而求其雄阔。称为原始主义。”当我们对美的追求,开始回归到原始性、崇尚质朴之美时,可能是一个健康的时代正要开始了。

  这些年,社会风气以钱为重,一切以价格来判断事物的好坏,追逐浮华的审美观真是一团糟。在中国,“奢侈”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它和炫富、虚荣联系到了一起,让人避之不及。似乎逐新唯贵才是身份的体现。

  但洪晃女士有个观点,我很喜欢,她说:“奢侈品不应该是你身份的标志,你身份的标志在你心里面,不在任何其他东西。奢侈品是对手工劳动者最大的尊重。”

  西班牙工匠álvaroLeiro多年來以芦苇与天然纤维编制篮子,这次受Loewe之邀采用皮革制作。

  是的,在21世纪,还有什么比手工艺更奢侈的呢?手工艺,带着一种不同于机器制作的”不完美“和”缺陷“,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它背后需要的是时间,是全身心的倾注精力,是独一无二的特征……

  当我们可以用3D打印、数据分析来进行设计和制作物品的时候,当流行已经快到按天计算,通过匠人的双手、带有人的温度、经历了时光的打磨、倾注了情感的使用,更容易让我们感动。

  就像日本美学家柳宗悦所说,“器具背后,隐藏着岁月、汗水及无数次反复所带来的技术的成熟,是自由的获得。与其说由人制造,不如说产生于大自然更为贴切。工匠手中的产品,在审美上根本无用,但又恰恰体现出最高的审美。”

  这是柳宗悦(1889-1961)在20世纪20年代开展了“民艺运动”时所阐述的观点。彼时的日本正在迎来了现代化的冲击,面对大规模的机械生产。1916年,美学家柳宗悦却开始了东方美学的“寻根之旅”,他对当时日本、朝鲜的民间手工艺以及最优秀的手工艺人做了详细的探访,这场旅程持续了20年。在思想家西田几多郎、禅学家铃木大拙的指导下,他将自己的见闻感悟整理出版了大量的书籍文稿。可以说他是一位极致的手工艺者,他将工艺理解为“盛开在大地上的圣洁的莲花是净土之花,而由上天赐予的、在大地上绽放的花。”意思是说工艺应该是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圣洁的化身。他认为日常的手工艺品经历时间和使用者淬炼,更能生出美的光环,物品越用越美。可以说,我们当今所理解的成体系的“日本文化”,所谓“侘寂”*,所谓“物哀”*,都是在那个时代整理升华出来的。

  “侘”(wabi)大致意思是“简陋朴素的优雅之美”,而“寂”(sabi)意思是“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哲理。

  “心有所动,即知物哀。”所谓“物哀”是一种细微的感受力,体悟品味世间万事万物,将各中情致掰开揉碎,由此及彼的去欣赏。

  据此半世纪之前,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工业化方兴未艾的英国。当时,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而精致到矫饰的日用品却只为特权阶层服务。以WilliamMorris(1834年-1896年)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对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恐惧,对矫饰风格的厌恶,倡导工艺美术运动来抵抗这一趋势,重建手工艺的价值,希望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们采用中世纪的纯朴风格,吸收东方风格和自然主义,主张设计简洁实用,反对风格上华而不实,创造出在如今看来也非常前卫的全新设计风格。

  历史总是相似的。在AI取代人工的时代,我们当然是时候要重新谈起手工艺了。今天,Loewe的创意总监JonathanAnderson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何为当代手工艺?”

  “一件器用的美,不在于材料昂贵,形制优美、价钱高低,或者是出于名家之手,而是来源于物和使用的人之间的关系——当一件器用被反复使用的、和使用的人的生活融为一体,它才是美的。”——柳宗悦

  这次,JonathanAnderson在北京待了快两周,主要是为了筹办CASALOEWE三里屯旗舰店的开幕活动。这不是一间普通的“专卖店”,更像是一个“陈放艺术品的画廊”:来自全球各地的装置艺术、手工艺品在这里免费展示。作为英国人的JonathanAnderson秉承了工艺美术运动先驱们“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希望把在博物馆的殿堂以外,提供艺术作品一种新的可能性。

  “当代艺术有如此高的曝光率,但手工艺似乎由始至终都屈居于设计与艺术之下,我们有义务去重新定义手工艺,强调它在现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人们能创造延绵数代的物品,而不是承受过度的商业压力。”

  图注:2019年5月米兰国际家居展上举办的LoeweBaskets展览,邀请了全世界10位工匠进行编制、绗缝、书法创作。

  最近几年,他尤其痴迷于传统手工艺,无论是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的Loewe工艺大奖,还是在Loewe产品设计中注入的丰富手工艺元素。刚进新公司不过三周,他就明确了要举办手工艺大奖的初步设想,因为他觉得没有一个国际奖项能够解决如何向下一代展示手工艺品的问题。

  Anderson想要保护,推崇并发扬光大的可以被视为“罗意威式的工艺美术复兴”,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品牌推出的犹如传统菜篮一般的编织手提袋。如果我们把手工艺技术放置在工艺美术运动的范畴内,金工、木工、编织、裁缝、塑料造形,以及雕刻、版画制作和绘画技法,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借由这些技术打造的产品通常都有着精美的外形,但一定具有相关的实用价值或是目的性。连续三年,Loewe都在圣诞节前后推出了与工艺美术大师们相关的联名系列,从WilliamMorris(2017年)到RennieMackintosh(2018年),再到正在全世界内发售的WilliamDeMorgan(2019年)系列。

  兴起于英国19世纪末期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WilliamMorris发起的,Anderson很自然地选择了这位大师打头阵。这项运动所强调的是自觉性地对抗设计工艺的工业化,提倡重返个人手工技术。这也是如今Anderson强调并重视的。这项运动在当时英国社会里对家具设计、室内装饰、手工印花布、印刷和书籍设计等领域掀起了崭新的风格,占主导地位的维多利亚风格也就此落幕,并为20世纪初开展的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打下了基础。

  100年后,我们再来看看Anderson领导下的Loewe,它不正处于这种运动的“后现代”风潮之中吗?无论是男女成衣的面料,或是构成包袋和鞋履等配饰的特别的材料,甚至是限量印刷的画册。它们都构建着一个全新的审美体系,这种体系也在年轻人群里一点一点地渗透。而这也是我们在短暂的十分钟采访中所探讨的重点。

  三里屯北区全新的Loewe旗舰店被WilliamDeMorgan的合作系列装饰一新,醒目的红色提前营造了马上就要来临的节日气氛。作为知名英国陶艺家之一,DeMorgan在1863年与Morris相遇,并加入后者经营的装饰艺术品公司,MorrisCo.,负责瓷砖设计与生产,秉持着工艺美术运动的技术实验原则,他发展出一套专属的施釉烧制和上色的创新技法。

  Anderson带领团队将DeMorgan的创作栩栩重现在新系列里,诸如皮革镶嵌工艺,小牛皮材质上的刺绣,或是多层密织打造的精巧图案使DeMorgan作品里的奇幻动物、蔓藤纹和花饰细节重获新生。你能看到羊毛材质的可爱龙尾,有角状装饰的毛线帽,让佩戴者化身神奇生物。谈到为何这次会选择WilliamDeMorgan,Anderson表示这不过是遵循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轨迹,当这一个项目开展到第三年时,自然也就轮到了DeMorgan。另一个原因是他想在圣诞节期间加入一点万圣节式的幻想曲元素,有点TimBurton式的风格,一点哥特风,一点派对元素。

  为什么手工艺在今天很重要?是因我们的生活如今被过度的虚拟数字时代包裹,一定要通过手工艺品的“温度”来产生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吧。——JonathanAnderson

  Anderson对手工艺如此关注多少是有些任性的。对这个现今在年轻群体里具有绝对吸引力的品牌,这算拉近距离的一种经营销售的方式吗?当沉浸在街头潮流主体氛围里的年轻人习惯性地把手工艺定义为传统,而传统本就是前卫的对立面时,这个观点也引发了Anderson的主动讨论:

  “我认为越是这样,就必须回顾过去。当你看到DeMorgan的作品时,你会发现他的设计即便是放在当下仍然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前卫感,而且非常现代。世界上有很多人收藏他的作品,尤其是博物馆。工艺美术运动的核心本就是较为激进的,有时我们重新去强调那些快要被遗忘的人反而是件好事。现在的年轻人太聪明了,如果他们真的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化,他们就得研究更多。在如今的时代里,我们应该的服装是一种幻想,它与引入新事物有关。”

  这些都直接证明了他对手工艺在文化价值上的重要性的认可。“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手工艺,它们之所以能告诉我们人类的故事,是因为编织、针织或编筐等技艺已经流传几千年了。看看中国,你们在陶瓷制作方面的技术领先于其它任何一个国家。我一直都有收集中国的陶瓷制品,大约有10年时间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最重要的工艺都是来自中国,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我从中国买了一把黄色的茶壶,大概是1450年生产的,英国在那时还远未达到那种工艺水平。你可以感觉到颜色在其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为我的工作指引了方向,因为当我想到中国的时候,我会想到颜色。如果我都能看到这一点,这里的年轻人更应该能看到吧?”

  西班牙加利西亚工匠IdoiaCuesta将钩针和绳结编织等编织技术融入Loewe的篮筐作品

  什么手工业在今天很重要?是因我们的生活如今被过度的虚拟数字时代包裹了吗?一些内在的东西是否通过手工艺品才能与更多人产生关联?这是Anderson在持续探索“今天的手工艺是什么”的问题上引发的思考。他发起了罗意威手工艺大奖,以推出了与工艺美术大师们相关的项目,把艺术元素持续不断地引入到店铺的边边角角,因为他认为这些都承载的一份关心,“是人们对匠人的关心,比如我们在展示一款包是怎么来制作而成的时候,大家自然会留意到匠人们的技艺”。这个品牌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它一直站在皮革制品的前列,那么它也理应站在现代工艺的前列。

  Anderson习惯性地将CASALOEWE(罗意威之家)称之为家。从传统的角度看,家的重要性特别大程度上因为它与手工艺的息息有关。但家依旧是一处私人空间,而CASALOEWE是一个艺术化的商业空间。无论是纯粹的艺术空间,还是被艺术包装过后的商业店铺,它们都是要对公众开放的。三里屯新店开幕前一个月,品牌的首家纽约旗舰店也在Soho区开幕了,在接受美国版VOGUE网站的采访时,他提到消费者对于购物体验的重视从未像今天这样,这也导致了品牌要重新投入精力和心思在实体店铺上。

  他坐在由他自己亲自挑选的沙发上,就这一个话题展开了更多的描述,“当我们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开出一家新店铺时,我们都希望它是与众不同的,但我想在它们之中贯穿一种脉络,确保这种与众不同是有延续性的。比如顾客在商店里看到的艺术品,它可能来自旧金山,中国或英国,让他们可以在博物馆以外的环境中免费欣赏并体验他们。对我来说,我的全部任务是让更多人体验到艺术和设计,而不是为了来把客人列在等候名单上的。年轻人真的不想花时间等待,很无聊!也很老套!他们想成为某件事的一部分,想要参与进来,希望手工艺能轻松实现现代化,他们想看真正的艺术。在这方面,他们很有意识,有时比我更清楚。对此,我很着迷,我们不做大众化的商品,但做了,必然不会差。而且我认为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对大众商品的排斥。有趣的是,为什么人们正在接触传统工艺品,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形的现实,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你能够最终靠手工艺来讲述世界史。当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家庭空间时,我们会想象当自己走在大街上,看着四周,脑海里开始浮现或是构建自己的家里会有咋样的收藏。

  他从二手市场上买来的1930年代先锋杂志《CIRCLE》与他收集的陶艺茶杯

  他对空间的定义总是异常有趣,比如他会女装秀场视为一位女性知己的公寓,她每一季都要重新装修一次,或是增添一些艺术品,或是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旧东西,甚至是她决定短暂地(这一季)戒掉香烟。

  从2008年创立个人品牌到现在,Anderson的时装设计生涯已经经历了一个绝对可以称之为高潮迭起的生命周期。他以一鸣惊人的姿态在伦敦时装周上引发了空前的关注,与CraigGreen、SimoneRocha、ChristopherKane、RoksandaIlincic、ErdemMoralioglu等人组成了新世纪之后,最具潜力和活力的英伦设计师团体。这不免让人想起了1990年代初期英国设计师们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的时代,AlexanderMcQueen、JohnGalliano、HusseinChalayan……

  在同名品牌创办的第五个年头(2013年),LVMH集团端上了一纸聘书,以皮革制造闻名的Loewe决定让这位当时仅有29岁的年轻人掌舵这个已经167岁高龄的西班牙品牌。

  在此之前,他已经与Versus、Topshop展开了成功的商业合作,英国时装协会也先后两度授予他重要奖项。这样的合作至今也为间断,从UNIQLO到Converse。顶着“时尚金童”的光环,他开启了往返于伦敦和巴黎间的双城生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现象,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不少优秀的前辈们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两天在巴黎,三天在伦敦。在接受《INTERVIEW》采访时,他曾戏谑地表示,“我感觉自己总是在欧洲之星(Eurostar)上”。一开始,他都是住酒店。后来终于有了一套属于自身个人的巴黎公寓。但长期以来,他一直感觉自己的身份像是一位巴黎游客,在这里,既是工作,也是旅行。他特别指出,Loewe的这份工作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旅行,“因为它是一个西班牙品牌,即便办公地点是法国“,这也让他决定在巴黎联合国大厦举办上任后的第一场时装秀,“因为这是一块不属于任何人的地域”。

  首先,能确定的是,JonathanAnderson的原生家庭跟时尚毫无关联,母亲是一名英语老师;父亲曾是专业英式橄榄球选手,后来在爱尔兰橄榄球队担任教练。哥哥和姐姐都很善于运动,橄榄球打得都很好,可他不是。小时候,他喜欢表演,而且真的在爱尔兰国立青少年音乐剧院唱过歌。进入青春期后,他发现了自己十分喜爱衣服。他把TomFord时期的Gucci广告片从杂志上撕下来,贴在自己卧室的墙上。Anderson的这个小爱好最终也体现在他为Loewe打造的第一个女装系列广告片中。他将最新产品与时尚摄影师StevenMeisel在1997年为意大利版《VOGUE》拍摄的时装片拼接在一起,那是Anderson为Loewe打造的一鸣惊人时刻。他还给自己买过一条Gucci的牛仔裤。放心,并不贵,是他从专卖打折名品货的百货公司TJ.Maxx淘来的。在这里,他享受过DiorHomme紧身西装外套的魅力,也购置了一条从未穿过的JeanPaulGaultier豹纹牛仔裤。当他回过头去看待这些时,他自己也忍不住发笑,他意识到那些在8岁到15岁经历的事情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影响才是最大的,“比如你对颜色的感知一定是从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间开始的”。

  另一个对他日后的设计带去影响的是Ibiza。从小,Anderson的父母总会带着一大家子去西班牙的Ibiza岛度假,他们在那有一套公寓。这段童年记忆也催生了他在Loewe期间推出的Ibiza度假系列。这座位于地中海上的岛屿是欧洲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偏爱的梦幻岛,醉生梦死。

  所以当你看到JWAnderson和Loewe的产品设计时,你能想象到这个北爱尔兰人的青少年时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吗?即便在过去十年时间间,他留给外界的着装风格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件套头毛衣,一条牛仔裤,外加一双运动鞋。

  在他前往Loewe之前,这家奢侈品公司留给外界的印象是以Nappa(软羊皮)为特色的手工皮革技艺。这个一直在依靠包袋生意的品牌始终未能成功建立一套有辨识度的服装体系。这些都为Anderson提供了极大自由空间,于是我们正真看到了Puzzle、Barcelona这样的经典包袋逐一诞生,男女成衣也确立了显性的风格,并影响到一批新兴的时装品牌。Anderson在上任伊始也曾明确地提到时尚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个复杂的构成,他需要用一种时尚语言结合这里皮革制品的厚重历史去编织新的故事。

  35岁,一个雄心壮志正在逐渐实现的美好年纪。摆在JohathanAnderson面前的是一片无垠之境。时代既然已经成就了他,必然也会继续推着他前进。